2024年11月25日

福音书评| 《简爱》,不简单的爱

作者: 康晓蓉 | 来源:基督时报蒙允转载 | 2019年06月04日 08:59 |
播放

题记:“人生最重要的是和上帝和谐一致。”洛伍德学校的老师玛丽亚·谭波尔如此教导简·爱说。人生究竟什么是最重要的呢?孤儿成长起来的简·爱因着什么获得幸福呢?经典之美不仅在其非凡的艺术成就,也在其永恒的对人性的追问和真理的寻求。世间沧桑,行到水穷,难道不是以下的这些让简·爱的人生得以峰回路转吗?

生命的忍耐、盼望

“我们有这宝贝放在瓦器里,要显明这莫大的能力是出于神,不是出于我们。我们四面受敌,却不被困住;心里作难,却不至失望;遭逼迫,却不被丢弃;打倒了,却不至死亡。”(哥林多后书4:7-9)

《简·爱》是英国十九世纪著名的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问世以后广受欢迎,单是电影就有五个以上的版本。书中女主人公简·爱的父亲是一个穷牧师,简·爱的母亲,一位出身于名门的闺秀,一个传道人的妻子。他们辛勤传道,服务穷人,在贫穷、瘟疫中双双离世,留下幼小的简·爱。上帝仆人的孩子却过着饱受欺凌和辛酸的童年,如同《悲惨世界》的珂赛特。当约翰·里德少爷殴打小他四岁的简·爱小姑娘时,难道上帝睡着了吗?当小小的简·爱被惩罚而单独关在恐怖的房间,上帝存在,并且还是满有怜悯和慈爱的上帝吗?

就算在慈善寄宿的洛伍德学校,带着宗教伪善的督学布洛克赫斯特先生一贯主张“以惩罚肉体来拯救灵魂”。受此影响和辖制的斯凯丘老师严格执行这样的规条,让本身就过早地遭受生之沉重与苦难的孩子们生活在饥饿、恐惧、沉闷中,还不时受到死亡阴影的袭击。 谁还会相信上帝是公义的、良善的,祂掌管万事、执掌王权直到永远?怎样才能坚持活下去并葆有高贵的品性,走正直的道路?与生俱来的倔强,和玛丽亚·谭波尔老师、好朋友海伦,似乎像天使一样地护佑、鼓励着简·爱。

“生命太短暂了,不应该用来记恨。人生在世,谁都会有错误,但我们很快会死去。我们的罪过将会随我们的身体一起消失,只留下精神的火花。这就是我从来不想报复,从来不认为生活不公平的原因。我平静的生活,等待末日的降临。”此语居然出自一个13岁的小女孩海伦之口!这大抵只能如圣经·马太福音里耶稣对彼得所说:“你是有福的!因为这不是属血肉的指示你的,乃是我在天上的父指示的。”意思是上帝启示的话籍着人的口说出。在小海伦患肺病后生命最后的一个夜晚,反而是海伦在安慰简·爱:“不要害怕,不要难过。我们会在天堂,会在天堂见。”并郑重强调:“您不要不相信,天堂真的存在!” 或许正是生命的信仰、属天的盼望,支撑着从小就没有母亲的海伦生出难以比拟的忍耐,以致她的人生虽然短暂,却发出流星般美丽的光芒,一种崇高的、豁达的、气势磅礴的美。一段很容易忽略了的细节,书中是这样描述的:“在海伦的墓碑上有这么一个拉丁文,Resurgam,意思是我将再生”。

勇敢地活着,不做罪的奴仆,不是环境的奴仆,而是在一种神圣的价值与意义里去忍耐、盼望,不仅对未来盼望,也是对永远的爱和盼望。人生若不放置在永恒里来思量,是怎样的重重虚空,层层苍凉,并许多的劳苦愁烦呢?

爱的自由

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不止息。(圣经 哥林多前书13:4-8)

能够去忍耐、盼望,乃是因着爱“如今常存的有信、有望、有爱;这三样,其中最大的是爱。”(哥林多前书13:13)爱看不见的上帝,爱看得见的可爱与不可爱的人。不仅是尽力去爱,而且爱得自由,爱得智慧。即便在艰难、不公中成长,简·爱因着爱而得到爱。从这个角度来说,《简·爱》不单是一个关于爱情的故事,也是一个关于信仰和恩典的故事:一个关于苦难、饶恕、忠诚、责任、进取、自由、坚强、抗争、公义、祈祷和蒙福的故事。

无数人梦寐以求的自由是什么呢?“自由不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而是不想做什么就不做什么。”德国大哲学家康德说的。康德把自由和美德深刻地连在一起:自由即自律。人无法胜过内心的恶,这是人失去自由的根本所在。获得真正的自由乃是心灵深处的时时以善胜恶,并由倚靠、归属、关系、群体,以及神圣的上帝来模塑。“主就是那灵,主的灵在哪里,那里就得以自由。”(哥林多后书3:17)在简·爱的看得见的人生轨迹的背后有一条深刻的看不见的自由与智慧之脉。

因着这条脉络,简·爱明晓了“暴力不是消除仇恨的最好办法——同样,报复也绝对医治不了伤害“,她终是去看望并饶恕曾经那样苦待自己的舅妈里德太太,原谅了她一般人不可能原谅的恶毒,并主动伸出手希望和舅妈和解言好。因着这条脉络,简·爱与桑菲尔德庄园的管家、仆人、小学生阿黛尔,包括小狗都相处甚欢,尝到了尊重与平等的美善。因着这条脉络,简·爱把叔叔给她的遗产慷慨地分给表兄妹。因着这条脉络,简·爱虽是无依无靠的孤儿,却逐渐拥有了自己的比较健康的人际关系。因着这条脉络,简·爱认识并践行了“每个人以自己的行为向上帝负责,不能要求别人承担自己的命运”……

爱的智慧

所以,我们不丧胆。外体虽然毁坏,内心却一天新似一天。我们这至暂至轻的苦楚,要为我们成就极重无比、永远的荣耀。原来我们不是顾念所见的,乃是顾念所不见的;因为所见的是暂时的,所不见的是永远的。(圣经 哥林多后书4:16-18)

也因着这条脉络,简·爱得到了很多女子羡慕的爱情和幸福的家庭。尽管脉络有曲折、坎坷,有起伏、伤心,但“爱是永不止息”,这句经文更准确的翻译是“爱是永不会失败的”。小女子简·爱何以能有如此的大智慧?是因她所信靠的上帝是大有智慧和能力的。上帝从心灵最柔软的地方指引她超越一切外在的限制和罗切斯特的诸多差距,真诚地表达自己的爱:“你有权拒绝我的爱,但你不能蔑视我的爱,因为那是一颗真诚地为你跳动的心”“我不是根据习俗、常规,甚至也不是血肉之躯同你说话,而是我的灵魂同你的灵魂在对话,就仿佛我们都将穿过坟墓,站在上帝面前,彼此平等——本来就如此!”。

上帝也给了她超凡的勇气,在知晓罗切斯特尚有妻子时坚决地离开。这和不耻于做二奶、三奶的女子,其对比多么显明呢!在罗切斯特深情、动听的挽留中,简·爱难道没有爱而不为之所动吗?不是的,而是她太爱。她深深懂得越爱的人越当遵循上帝的律例,上帝对于婚姻的旨意是明确的:一男一女、一夫一妻、一生一世。上帝还给了她隐秘的牵引,在面对圣约翰的求婚时,神秘的声音:罗切斯特的呼唤。这声音让她勇敢地回去,回到残疾的罗切斯特身边。

什么是智慧呢?智慧对人而言,意味着做出正确的选择。选择庄园被焚,又瞎又瘸的罗切斯特,还是选择般配而亲近的,同有信仰心志的表兄圣约翰?做出这个选择不是那么简单的。大约出于对简·爱的偏爱,不少读者和评家说圣约翰的不好。实际上书中没有一个地方说圣约翰不好,相反把结尾的重要部分都给了圣约翰。对于简·爱来说,圣约翰·里弗斯何尝不是她生命中第二个重要的男人,在她最虚弱的时候救助她,鼓励她。虽然她并不深爱他,但对他却不乏深深的敬意。圣约翰有执着的信念和坚强的意志,有虔诚的心和传道的奉献。从本质上说他们是一类人。正是由此,书尾写道:“至于圣·约翰·里弗斯,他离开英国到了印度,踏上了自己所规划的道路,依然这么走下去,他奋斗于岩石和危险之中,再也没有比他更坚定不移、不知疲倦的先驱者了。他坚决、忠实、虔诚。他精力充沛、热情真诚地为自己的人类含辛茹苦,他为他们开辟艰辛的前进之路,像巨人一般砍掉拦在路上的信条和等级的偏见……他代表上帝说:“若有人要跟从我,就当舍己,背起他的十字架来跟从我。”

 简·爱选择了和罗切斯特一起切实地生活,照顾他,扶助他,为他生儿育女。这样的选择对吗?这样做值得吗?这里面有怎样的智慧的带领?上帝创造了万物和人类,并亲自为人类设立了:家庭和教会。家庭是个人的家,教会是神的家。家庭是教会的细胞,教会是家的集合。这两样都是上帝极其看重,并定意要祝福的。圣约翰在向简·爱求婚时诚实地说:他并非那么爱她,而是从英国到印度宣教,他需要一个敬虔而合宜的帮手。圣经显明上帝造女人,就是要女人做自己丈夫的好帮手。对圣约翰来说,有没有简·爱这样一个帮手不是不可或缺的,但对罗切斯特来说,若没有简·爱的爱与帮助,他的后半生可想而知。从这个角度,行在上帝的旨意中成就了简·爱的爱的智慧。

书中写到,本已惨淡度日的罗切斯特的眼睛日渐康复,“当他的第一个孩子放在他怀里时,他能看得清这男孩继承了他本来的那双眼睛——又大,又亮,又黑,在那一时刻,他又一次甘愿承认,上帝仁慈地减轻了对他的惩罚。”康复的不单是身体,更是一颗逐渐苏醒的心与灵魂。罗切斯特比简·爱大二十岁,又有远比简·爱复杂得多的经历,罪和咒诅似乎没有离开过他,直到简·爱真正成为他的妻子。有过婚姻生活经历的人都晓得,与这样的人结合后真实的相处是不容易的,但他们的爱越来越醇厚、甘美,孩子是为此的美好见证。正是越发的默契、坦诚、互补、水乳交融,如圣经所说的“二人成为一体”,让罗切斯特由衷地赞美并说出:“我感谢造物主,在审判时还记着慈悲。我谦恭地恳求我的救世主赐予我力量,让我从今以后过一种比以往更纯洁的生活!”

命运的得胜

因为凡从神生的,就胜过世界;使我们胜了世界的,就是我们的信心。(圣经 约翰一书5:4)

过去所有的压制、痛苦,冰冷和挣扎,简·爱得胜了,也帮助丈夫罗切斯特得胜了,得胜了自己的命运。这得胜乃是爱的得胜,也是真理的得胜。经院哲学家安瑟尔谟对真理的定义:“真理是只有心灵才能觉察到的正当。”正当(rectitudo)一词在这句话中指秩序的正确与依据。在·爱的选择中,她知道上帝对女人的美善心意,乃是做一个佳偶,一个荣耀的帮助者。她也知道自己长时间的孤儿生活,多么需要和渴望“孤独的有家,被囚的出来享福”(圣经·诗篇686)罗切斯特在长年扭曲的婚姻中同样有此渴想。命运的翻转就在爱中,爱本身就是神迹。

若说没有信仰之人的命运是挥之不去的暗影随形,有信仰之人的命运却是清楚可见的天路历程。不再是在世界中随从各样的风俗,不再是在可怕的诅咒里日益沦丧、麻木,而是在一条日渐开阔、明亮的路上。这条路上,不同的命运,不同的所归,看似不同,但在上帝的心意中每个人找到自己的人生位置,看清什么是对自己最重要的,并在这个位置上尽心竭力,甘心付出。正如简·爱所说,“我的灵魂充实,内心丰富,这便是我的财富。”这既是人生的大智慧,也是在审判台前站立得住的保证,也才有可能得那从上面来的奖赏和公义的冠冕。

圣约翰后来没有结婚,他立志做这样的人:“这些人毫无过错地站在上帝的宝座前面,分享耶稣最后的伟大胜利。他们被召唤,被选中,都是些忠贞不二的人。 ”为此,“他的头脑十分明晰;他的心灵无所畏惧;他的希望十分可靠;他的信念不可动摇。他自己的话就是一个很好的保证:我每时每刻更加急切地回答,‘阿门,主耶稣呵,我愿你来!’”美丽、仁慈,才华的玛丽亚·谭波尔老师对艰苦、简陋的洛伍德学校,和学校里大群孤苦的孩子,无疑是正义的化身,慈爱的化身,后来她嫁给了牧师李维斯特,一个同样蒙爱祝福的婚姻。舅妈里德太太和从小欺负简·爱的表哥约翰·里德都在各自的生活里随流失去……

原来上帝并没有睡着,也并非不再看顾,相反,祂的手从来没有离开,不仅施怜悯和慈爱,而且以祂的公义“按各人所行的报应他”。愿得胜的恩典临到更多的像简·爱一样虽经患难却正直、有爱的人。


原文刊载于“良人家园”微信公众号,本平台蒙允转载,不拥有版权。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